2021.07.07
三一筑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传统建造模式造价高、效益低、环境污染等弊端急需一场数字化变革。2020年7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委联合印发 《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硬核支持智能建造发展。
未来的智慧工地,一定是通过充分应用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移动通讯、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与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终端,使建造全过程、全要素、全角色实时在线和互联,构建平台生态,实现对施工工期、质量、安全和成本实时监控。同时,基于数据的传输、存储和分析,并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迁移学习、增强学习等技术的应用,为管理者提供更智能的决策支持,实现数字孪生交付。
1
在线化
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智能作业设备及其他终端,可以实现建造全要素、业务全流程实时在线,对建造工期、质量、安全、成本实时监控。在线化实现了组织关系在线、组织行为在线、业务数据在线,是平台化、数字化的基础。基于在线化的全面互联互通会带来整个数据的沉淀,让整个业务组织变得更加透明化。
2
平台化
通过数字工地驾驶舱将业主、监理、施工等角色间建立网络连接,构建平台生态。可直观呈现项目概况及人员、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关键指标,对问题指标进行红色预警,项目情况可视。各指标可逐级展开、查看详细分析和原始数据。
平台化可实现项目不同角色间的协同,包括建设单位、总包单位分包单位间数据协同、资源协同、流程协同,基于需求进行动态资源的最优配置。
3
数字化
数字化是基于在线化和平台化使数据互联互通,对工地现场全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测、能源”)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实现数据的传输、存储和分析。
数字化是建造智能化的前提。
4
装备化
建筑机器人以其施工安全性、高效性,降低工程造价等优势,成为保障施工人员安全,提升建筑工作品质的必然选择。建筑机器人施工的业务模式,首先要将喷涂机器人、瓷砖镶贴机器人、工地搬运机器人、工地清扫机器人等技术较为成熟的建筑机器人应用到建筑施工现场以达到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施工安全性与高效性的目的,并根据现场应用的技术积累以及业务需求分析,不断挖掘新型建筑施工机器人最终实现建筑机器人施工的大规模应用。
5
智能化
基于数字化,中台算法整体优化的数据驱动各工序协同。同时,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迁移学习、增强学习等技术的应用,为管理者提供更智能的决策支持,从而提高建造质量、降低安全风险,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等,实现数字孪生交付。
工程机械通过自感知和自适应,由中台算法整体优化的数据驱动各工序协同作业,达到实时动态全局最优,形成数字孪生。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