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轩,80后,河南濮阳人,2009年加入三一,今年年初被派往印尼负责售后服务工作。
疫情爆发后,印尼限制外地旅客出入境,赵志轩陷入了长期无法回国的困境,原计划支援的同事也无法抵达,客户操作手培训、设备卸船、安装、调试等所有工作赵志轩都需要一个人想方设法完成。
由于客户工程原因,码头未能及时完工,已经到港的4台RTG无法按计划卸船,只能被迫在距作业港数十公里外的小码头临时安置。码头地处偏僻,平常没什么人,现场只有赵志轩一名三一员工,为了确保设备零部件的安全,赵志轩连续两天都没有返回住所,独自一人守在现场,在荒郊野岭与一堆零部件“露宿”。
国内的同事因疫情没有办法顺利入境,外包方承诺有大型设备安装经验的技工也未能找到,最终只来了一个7人的安装队,他们大多是第一次见到RTG设备。语言不通,交流不畅,缺乏专业工具,安装队又毫无经验,赵志轩只能在每一道安装工序前,都把物料摆放好,标注对应的位置,反复教授确认,才让对方开始施工。
就这样,1个专家带着一群“菜鸟”,靠着七拼八凑、四处购买的工具,花了2个月时间,居然把4台RTG都组装完成了。
安装后,如何调试成为摆在赵志轩面前的又一个难题。由于船运受限,许多配件的发货到货受到影响。1号、2号机的发电机柴油箱附件没有送到,赵志轩就将油桶放在发电机平台上,进行调试作业。3号、4号机的门架拉杆销轴缺件,赵志轩就用工字钢焊接两个门架大梁,进行临时固定。更多的小配件,赵志轩则需要到130公里外的市区采购。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而最让赵志轩头疼的是电源和信号问题。赵志轩回忆说,最开始的几个月,港口依靠发电机供电,很不稳定,现场基站也没建起来,没有电话信号。所以,在调试过程中遇到任何需要请示、或与公司沟通的问题,都只能往返200米外的客户办公室,因为只有那里有有线网络。
工期紧、任务重、条件艰苦,赵志轩如期了设备的安装、调试,让客户惊叹不已。在印尼的半年时间,赵志轩在现场寸步不离,完成验收后的他足足瘦了二十斤,脸庞也变得黝黑。赵志轩用自己的行动为客户提供了超越期望,超越行业标准的服务水平。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