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一新闻资讯产品与解决方案服务支持人才发展
挖机
咨询价格在线商城
服务热线400-8878-318
三一重工 三一重工(SH:600031)
三一国际 三一国际(HK:00631)
三一重能 三一重能(SH:688349)
三一介绍企业文化研发创新社会责任影像三一公司刊物联系我们自媒体平台
三一新闻市场活动媒体报道通知公告行业资讯专题
产品设备电动化产品设备配件解决方案
安心服务服务商销售商金融服务施工案例投诉与建议
人才发展社会招聘校园招聘
首页>行业资讯>破题乡村风电发展:解放思想、因地制宜、落实利益至村集体

破题乡村风电发展:解放思想、因地制宜、落实利益至村集体

  • 2024.05.16

  • 风芒能源

“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绝不是在乡村简单建几个风电场,立几台风机。与解决村集体的收入问题挂钩,是‘驭风行动’项目区别于其他项目的主要特征。通过风电与乡村振兴、农村能源革命深度结合,才是‘驭风行动’的目标与使命。”4月25日—26日,第八届中国中东南部风电开发研讨会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发展论坛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强调。


作为风电开发应用的一个崭新模式,“驭风行动”自出台以来就饱受行业关注。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各地村集体参与开发建设“驭风行动”项目的积极性都很高。秦海岩呼吁,各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打破观念束缚,解放思想,探索多种村企合作风电投资新模式和共建共享收益分配新机制。

秦海岩表示,这个政策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因地制宜。收益分享方式、项目并网方式、用地方式、选用机组技术等均需因地制宜。不应僵化地看待“驭风行动”项目实施,不应受限于之前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要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使“驭风行动”项目生产的绿色电力以更直接的方式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建设。


转变思路,切实保障村集体合法收益


秦海岩表示,按照中东南部各地风能资源情况测算,1台5兆瓦风电机组每年可以与村集体分享红利5万-10万,4台机组(按照《驭风行动》中提到的20兆瓦计算)就能达到20万-40万元。

即使在较为富裕的江浙等地,20万元也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个“门槛”。风电能够快速提高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集体经济收入水平,并形成长达20年的稳定增长来源,是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以及农村集体性资产,让闲置的资源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路径。

在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看来,建设乡村风电,还有望加快推动农村能源革命进程。以一个村庄装2万千瓦风电计算(4台5MW风机)举例,这4台风机一年能发四、五千万度电。能量密度大、占地面积小、产出价值高——风电的特有属性,有望有效探索风光储充一体化推进,带动更多新能源产业进驻农村。据田庆军展望,未来乡村风电的爆发,还可以实现给城市提供绿色廉价的电力,成为城市能源供给的中心。


图片来源:“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项目实施手册


田庆军告诉风芒能源,乡村风电绝不能和过去传统的风电划等号。如果还是遵循传统观念开发乡村风电,土地、电网消纳、产业配套等非技术成本都会导致项目推进困难重重。他预测,由于省去了征地、阻工、产业投资等非技术成本,乡村风电建设成本会大幅下降,部分地区3-5年可以收回投资成本,未来很可能最先享受用地、保障性收购、隔墙售电等政策红利,加之村集体入股经营,乡村风电开发正在迎来历史最好时期。

作为政策加持下的“新物种”,乡村风电的重点在乡村,不在风电。如果这个本质没有理清楚,那么乡村风电就和传统风电没有区别。要想真正发展乡村风电,需要尽可能摸索出如何才能把利益最大化地落实在村集体。

在论坛上,行业人士认为,企业与村集体依法建立产权关系清晰的农村能源合作组织是“驭风行动”的关键。各省在具体制定实施方案时,必须要有正确引导。

业内人士称,“驭风行动”如果还执行过去某些县市招商引资产业换资源的模式,层层加码很难调动投资开发积极性,最终导致风电下乡很难实现村集体真收益、农民得实惠。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处长陈永胜也在会上强调,“行动”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以村为单位,探索形成村企合作风电投资新模式和共建共享收益分配新机制。


解放思想、因地制宜、有序实施


乡村风电在推进过程中,可以沿用传统风电的开发运维经验、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果。据田庆军介绍,不算非技术成本,在当下技术进步加持下,在江苏等部分地区,6m/s以上的风速就可以实现度电成本2毛左右,4.5m/s的风速就具备开发价值。


图片来源:“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项目实施手册


在秦海岩看来,目前“驭风行动”还没有成熟至全面铺开阶段。本次“驭风行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三部委联合发布,被赋予了众多乡村振兴方面的寄托与期待。为了避免一哄而上,丛生乱象,现阶段工作更多聚焦于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提炼可复制模式。“试点先行,条件成熟一个推动一个,不搞一窝蜂。”

自“驭风行动”政策下发以来,秦海岩多次呼吁“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以并网接入为例,应根据当地情况灵活确定接入方式。“驭风行动”项目既可以按照分散式的管理办法来确定并网方案,也可以按照集中打捆的方式升压接入更高电压等级。

开发方式也可“因地制宜”,开发商不拘泥于传统风电企业。除了与这些企业合作,以合资或土地入股等方式分享风电项目收益外,村集体也可效仿德国模式,筹集自有资金,自行投资建设。具体环节如EPC、运维等可以外包给专业企业。

总而言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方要充分解放思想,宜建则建,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各项条件,不浪费资源,不错失机会。

基于此,田庆军提出四点建议:打破110KV上网电压等级限制;电力体制改革更进一步,全面开放隔墙售电;简化项目审批手续,真正推行备案制;以租代征,解决用地痛点。

对于群众关注的安全、噪音等问题,田庆军建议,在乡村风电建设过程中,不建议追求最新的风机,要尽可能使用大规模推广过的,经过市场充分验证的机组。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风能研究院院长蔡继峰提到,机组需采取低噪声定制化设计,运行噪声建议小于107分贝(目前常规风场验收标准是110分贝,3分贝就相当于噪声的能量减少了一半)。机组对村庄的噪声影响程度需满足GB 3096的规定,对于村庄居住区域,白天噪声不高于55分贝,夜晚不高于45分贝。


三一重能市场动态